活动与报道
Events & Bericht



2025年7月31日
在这个热情似火的盛夏时节,由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精心组织的"青春之旅中国行 — 2025年德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于7月31日在法兰克福国际机场迎来了整装待发的营员和领队们。

"青春之旅中国行 — 2025年德国中学生夏令营"团队在法兰克福机场合影(注:部分团员乘坐其他航班到中国)
经过长达九个月的悉心筹备,在法兰克福总领馆的鼎力支持下,在协会全体同仁和云南师范大学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终于如期顺利启程。本届夏令营汇聚了来自巴符州和黑森州四所中文学校及一所德国文理高中的23位优秀学子,连同两位领队老师共计25人。
此次中国之旅,营员们将首先在北京展开为期三天的文化探索,登临雄伟长城,漫步颐和园,俯瞰景山公园,感受天坛的恢弘气势。随后将飞抵春城昆明,开启为期十一天的深度文化体验之旅。除了常规的才艺课程和美食购物体验外,云南师范大学更是为德国学子量身定制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课程 — 精美的掐丝珐琅、独特的锡箔画创作、传统射箭体验、古朴的扎染工艺,以及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医香囊制作等特色项目,都将为德国青少年打开一扇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通过非遗课程、语言实践和人文交流,同学们将更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与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对大多数营员而言,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为了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许多同学刻苦学习中文,并成功考取HSK证书;少数尚未取得证书的同学也将在夏令营尾声参加专门的中文水平测试。此刻,每一位营员都怀揣着对东方古国的无限憧憬,期待着这段难忘的文化探索之旅。
让我们共同祝愿这些德国青少年学生在接下来的十四天里,尽情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收获知识与友谊,带着满满的回忆与成长凯旋而归!将来为中德友好搭建起更加坚实的桥梁!衷心祝愿本次夏令营圆满成功!
报道: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
2025年7月31日
China, wir kommen!
Start des Programms "Jugendreise nach China – Sommercamp 2025 für deutsche Schüler"
In dieser heißen Sommerzeit versammelten sich am 31. Juli am Frankfurter Flughafen die Schüler und Schülerinnen sowie die Betreuerinnen des von DCVKBF e. V. sorgfältig organisierten Programms „Jugendreise nach China – Sommercamp 2025 für deutsche Schüler“ bereit für ihre bevorstehende Reise.

Gruppenfoto des Teams „Jugendreise nach China – Sommercamp 2025 für deutsche Schüler“ am Flughafen Frankfurt (Anmerkung: Einige Teilnehmer und Teilnehmerinnen reisen mit anderen Flügen nach China.)
Nach neunmonatiger intensiver Vorbereitung konnte das diesjährige Programm dank der tatkräftigen Unterstützung des chinesischen Generalkonsulats in Frankfurt sowie der engagierten Zusammenarbeit aller Mitglieder des Vereins und der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planmäßig und erfolgreich starten. Das Sommercamp vereint insgesamt 25 Teilnehmende – darunter 23 Schüler und Schülerinnen aus vier chinesischen Sprachschulen und einem Gymnasium in Baden-Württemberg und Hessen sowie 2 Betreuerinnen.
Die Reise beginnt mit einem dreitägigen kulturellen Entdeckungstrip in Peking: die majestätische Chinesische Mauer, ein Spaziergang durch den Sommerpalast, der Ausblick vom Jingshan-Park sowie das beeindruckende Himmelsgewölbe des Himmelstempels stehen auf dem Programm. Danach geht es weiter in die „Frühlingsstadt“ Kunming, wo die Gruppe ein elftägiges intensives Kulturprogramm erwartet. Neben dem regulären Unterricht in Kunstfertigkeiten, Kulinarik und Einkaufsbummeln bietet di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speziell zugeschnittene Kurse zu immateriellem Kulturerbe an. Darunter: feine Cloisonné-Emaillekunst, einzigartige Zinnfolienmalerei, traditionelles Bogenschießen, klassische Batik-Techniken sowie die kunstvolle Herstellung duftender TCM-Amulette. Diese besonderen Aktivitäten eröffnen den deutschen Jugendlichen vielfältige Einblicke in die traditionelle chinesische Kultur. Durch die Kombination aus Handwerkskunst, Sprachanwendung und kulturellem Austausch werden die Schüler und Schülerinnen Chinas reiche Kultur mit Herz und Sinnen erleben.
Besonders erwähnenswert: Für die meisten Schüler und Schülerinnen ist dies der allererste Besuch in China. Viele haben sich intensiv auf diese wertvolle Austauschmöglichkeit vorbereitet, fleißig Chinesisch gelernt und erfolgreich das HSK-Zertifikat erworben. Einige, die das Zertifikat noch nicht besitzen, werden am Ende des Camps an einer Sprachprüfung teilnehmen. Die Schüler und Schülerinnen tragen nun große Erwartungen und Neugier auf das Reich der Mitte in sich – voller Vorfreude auf diese kulturelle Entdeckungsreise.
Lassen Sie uns gemeinsam wünschen, dass diese jungen Schüler und Schülerinnen in den kommenden vierzehn Tagen die faszinierende Vielfalt der chinesischen Kultur in vollen Zügen genießen, Wissen und Freundschaften sammeln und mit wertvollen Erinnerungen und persönlicher Bereicherung nach Hause zurückkehren. Möge dieses Camp ein erfolgreicher Meilenstein auf dem Weg zu einer noch tieferen deutsch-chinesischen Freundschaft werden! Wir wünschen dem Sommercamp 2025 vollen Erfolg!
Bericht: Deutsch-Chinesischer Verein für Kultur, Bildung und Freundschaft e.V. (DCVKBF e.V.)
2025年7月23日,“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 — 河南集结营在郑州拉开序幕。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德国、法国、芬兰、韩国、新加坡、英国、瑞士、奥地利等16国的258名海外华裔青少年齐聚河南科技馆,共同开启一场以“共同的根 共同的魂 共同的梦”为主题的中原寻根之旅。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在副会长杨凌博士的努力下也很荣幸组队参与其中。

在开幕式上,杨凌博士作为海外领队代表发言。她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寻根之旅,更是一次与祖先的‘对话’,一次文化的浸润与成长的历练。海外领队将悉心陪伴各位营员,努力让文化的种子通过这次河南之行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此次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 — 河南集结营由中国侨联主办,河南省侨联、郑州市侨联、开封市侨联、洛阳市侨联、河南省华侨国际艺术交流协会承办,河南省科协、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省科技馆、河南省杂技家协会、商丘市侨联、许昌市侨联协办。河南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吕剑、河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纪峰、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明、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慧明、郑州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时旭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原腹地、文化摇篮”的美誉。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他们将走进“河南博物馆”,感受千年历史的厚重;探访“少林寺”,领略禅武文化的精髓;踏入殷墟,触摸甲骨文的智慧密码;漫步开封古城,体验“八朝古都”的繁华与沧桑;更将沉浸于“清明上河园”的实景画卷,感受北宋市井生活的生动与绚烂。

预祝本次夏令营圆满成功!愿营员们以饱满的热情、探索的精神,共同书写这段难忘的中原文化之旅!
2025年7月23日
7月23日, 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河南集结营在郑州拉开序幕,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阿联酋、意大利、爱尔兰、尼日利亚、西班牙、德国、法国、芬兰、韩国、新加坡、英国、瑞士、奥地利等16国的258名海外华裔青少年齐聚河南科技馆,共同开启一场以“共同的根 共同的魂 共同的梦”为主题的中原寻根之旅。

此次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河南集结营由中国侨联主办,河南省侨联、郑州市侨联、开封市侨联、洛阳市侨联、河南省华侨国际艺术交流协会承办,河南省科协、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省科技馆、河南省杂技家协会、商丘市侨联、许昌市侨联协办。河南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吕剑、河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纪峰、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明、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慧明、郑州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时旭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
吕剑向跨越千里而来的小营员们致以最诚挚的欢迎与最美好的祝愿。她介绍到,今年的河南集结营围绕黄河岸边的“四大古都”文明印记,设计了“文字”“诗歌”“根亲”“印象”4条不同路线,带领大家体会华夏文明的悠久脉络和今日中国之无限活力。她希望营员们通过实地寻溯中华文化、亲身体验富有烟火气的真实生活,从小树立文化自信,把中华文化瑰宝传承好、传播好;希望营员们珍惜机会、潜心学习,努力实现“讲好姓氏故事、记住四大古都、学会一首诗词、唱好一首歌、认识一个文化IP”这“五个收获”,增进“根”的文化认同;希望营员们带着在海外学习生活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国际视野,做友好交流的新一代使者,为促进中外人民友谊、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做出更大贡献。
李纪峰祝贺活动顺利启动,他介绍到,河南省科技馆是全国体量最大、功能最全、影响力最强的顶尖级科技馆之一,被誉为科学殿堂、文明窗口和文旅地标。他希望同学们在这里点亮科学梦想、启迪好奇心,成为“文化的使者”,让世界通过他们,看见一个真实、立体、有温度的中国。
西班牙巴塞罗那孔林学府营员代表俞米一分享了小时候父母一直教导“根在中国”的故事,今天站在这里难掩激动,“终于有机会亲身踏上这片土地,用眼睛去看,用脚步去走,用心去感受,一定会把中华文化记在心中,承担好传播出去的责任”。
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领队老师杨凌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寻根之旅,更是一次与祖先的‘对话’,一次文化的浸润与成长的历练。海外领队将悉心陪伴各位营员,努力让文化的种子通过这次河南之行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

开营仪式上,吕剑和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侨联、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席向营员代表授旗。之后,大家共同欣赏了由河南省杂技协会带来的《魔术科学秀》,魔术师们用精湛的技艺和巧妙的设计,将科学原理融入到精彩的魔术表演中,为营员们带来了生动活泼的“开营第一课”。现场光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与互动环节丝丝入扣,将开营仪式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当天,同步举行了“豫你有约——我和文物的故事”海内外华侨华人青少年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2024年8月大赛启动以来,收到了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青少年投出的200多部参赛作品,吸引海内外网上投票70余万次,阅读量近200万次,在海内外侨界引发广泛关注好评。大赛评选出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3 名、三等奖 5 名;优秀组织单位5个,与会领导为获奖代表和单位颁发奖杯和证书。加拿大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迪拜长城书院、荷兰Delft中文学校、意大利米兰龙甲教育等5家海外组团单位来到现场领奖,并作为优秀组织单位获得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河南夏令营组团资格。
吕剑代表主办方寄语获奖的选手和单位,珍惜荣誉、勉力前行,让更多青少年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继续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发光发热,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传承贡献更多的力量。她表示,河南省侨联将继续把“豫侨同根”系列比赛与“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活动深度融合,为广大华侨华人青少年提供更多展示自我、交流思想、文化寻根的平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自加拿大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阿联酋迪拜长城书院、荷兰代尔夫特中文学校、意大利米兰龙甲教育、美国蓝星青少年领袖、瑞士日内瓦中文学校、美国芝北中文中心奥地利奥华中文学校、西班牙巴塞罗那孔林学府、芬兰萌芽中文学校、美国德州少林寺文化中心、美南河南同乡会、北美华人华裔寻根协会、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法国小熊猫、爱尔兰华助中文学校、英国博文教育、
美国美西河南商会、韩国中韩子女教育协会、美国艺术大爆炸、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美国翰林文教基金会、美国匹兹堡中文学校、意大利新玉语言学校
等
25
个
海外组团单位,
相关承办、协办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2025年7月15日,应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的邀请,中央戏剧学院数字戏剧系宋震教授一行四人借去英国访问之际专程来到法兰克福,在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的组织和推动下,他们在法兰克福孔子学院举办了座谈会。参会嘉宾有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金日和德方院长王魏萌,以及德国京剧协会刘雅梅会长和民乐团董亚平老师。

苏鸿雁会长代表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热烈欢迎中央戏剧学院数字戏剧系的各位专家,学者来到法兰克福,并特别感谢孔子学院为本次座谈会提供场地。

苏会长表示,非常荣幸能够与中国戏剧教育界的代表,孔院领导,以及德国京剧协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传统与数字、东方与西方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融合。戏剧和音乐是跨越语言的桥梁,是连接中德两国人民心灵的重要纽带。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但人们对美好事务的追求和热爱是相通的。正如德国古典音乐可以引起中国人共鸣,中国的唐诗宋词和京剧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让德国人受到触动一样。她希望通过今天的座谈,能够促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激发更多合作的灵感。
孔院今年刚刚成功举办过第9届欧洲孔子学院大学生戏剧节,金院长希望今后中央戏剧学院也能参与其中。宋教授介绍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历史,它的前身是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是国家最权威的培养多方面艺术人才的摇篮。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宋教授提出可以通过放电影和举办讲座的形式作为戏剧节的扩展;随后大家就文化出海,怎样更好与当地剧院和电影院合作讲好中国故事展开探讨;接下来同行的徐老师介绍了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怎样借助AI,虚拟空间完成低成本、大制作,以及孪生数字人标准体系与伦理规范等新领域的研究和探讨。

最后,座谈会在互换礼物后圆满结束。
经杜赛汉园王杰校长的牵线搭桥,在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苏鸿雁会长的积极联络和推动下,2025年6月2日,由汉考国际曲珊老师带队的国内HSK留学中国代表团一行27人访问了德国黑森森林中学,双方就教育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并共同探讨未来合作方向。
访问期间,黑森森林中学副校长Wüst先生热情接待了代表团,并带领大家参观了这座以环保理念和开放式设计闻名的校园。

副校长带领大家参观学校
这是一所融合自然环境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合作型综合中学。 学校坐落于森林空地中,建筑由三座亭阁式结构组成,围绕一个明亮的中央大厅布局,体现了“开放式学习”的理念。该校建筑采用可持续材料,融合自然采光与节能技术,营造出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曾荣获德国建筑设计大奖及黑森州建筑奖,成为现代教育空间的典范。
教学楼大厅
黑森森林中学涵盖了从5年级到10年级的文理中学(Gymnasium)、实科中学(Realschule)和主干中学(Hauptschule)课程。学生在完成10年级后,可进入高年级继续学习。学校强调课程之间的流动性,允许学生根据成绩在不同学术路径之间转换。 此外,学校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中文课程,并与德国知名华文学校 — 华达中文学校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对这次访问,华达中文学校专门派出教务理事严佳和内务理事陈红梅一起陪同。
学校建筑采用环保设计,如绿色屋顶和外部遮阳系统,以确保夏季室内温度适宜。2023年,学校对北部教学楼进行了全面翻新,新增了艺术、音乐和技术教室,以及教学厨房, 这次大家也一起参观了这些地方。
随后,学校国际文化交流负责人Cardenete女士向代表团介绍了与其他国家学校合作情况。德国黑森森林中学被认定为文化学校,重视艺术和音乐教育, 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艺术项目,如学生广播和文学朗读比赛。

国际文化交流负责人介绍学校
大家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环保设计表示高度赞赏,并期待未来在师生交流、语言学习等领域深化合作。此次访问不仅增进了中德教育界的相互了解,也为两国学生拓展了更广阔的国际发展平台。

合影留念
代表团明天将参加在杜塞尔多夫德国汉园中文学习测试中心举行的首次HSK留学中国交流会。祝代表团德国之行一切顺利。
2025年5月11日,风和日丽,蓝天白云。在这个夏日款款正可人的季节,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举办成立后的第一次年会。苏鸿雁会长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并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展望。卢建波理事做了关于去年财务结算与今年财务预算的报告。
协会自去年6月份成立以来,在协会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协会成立后不到两周就完成了法院注册手续。在丁小燕校长的大力推动下,协会有了自己的会徽和会旗。网站在李东兴博士的帮助下很快上线,刊登协会信息和活动报道。协会管理体系随之开始建立,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采用相当正规的记账体系,同时还制定了财务管理细则,明确职责和支出审批程序。
在协会活动方面也已经策划和组织了多场活动,其中2024年7月22日在海德堡中德科教园组织的“中华文化欧洲行”启动仪式尤为引人注目。

“中华文化欧洲行”启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结束后,卢建波理事带领几位中华文化爱好者穿越四国五城,分别在德国慕尼黑、奥地利维也纳、瑞士苏黎世和法国巴黎举办多场讲座,宣传中医和太极文化,收获不少外国粉丝。




“中华文化欧洲行”在欧洲各地
去年暑假期间,协会与中欧创新创业协会合作,成功组织协办“2024中国科协海智青年科技志愿服务夏令营”和“2024中国科协海智青年科技志愿服务冬令营”。这些活动的营员来自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外籍华裔青年科技人员,他们参加活动后反馈都非常好。在国内侨联寻根之旅夏令营日趋减少的今天,副会长杨凌博士还争取到参加“2024年海外校友子女湖北寻访之旅夏令营”的多个名额并为此做了大量沟通和协调工作,为德国华裔青少年夏令营的举办开辟了新途径。

2024中国科协海智青年科技志愿服务夏令营
暑假期间,协会还邀请正在德国度假的李美英女士做了关于“诗词对联概述及创作初探”的讲座。李女士是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她的讲座吸引了当地多位诗词爱好者前来,大家饶有兴趣地谈论诗词和对联这些非常具有中华特色的文化艺术。
诗词对联讲座
去年10月,在苏鸿雁会长的联络和推动下,协会与华达中文学校合作组织了德国黑森森林中学校长和老师访华团。这一周中国之行让参加者收获满满,完全改变了没有去中国之前对中国的认知。这次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促进作用,以至于有几位老师今年还想再去中国看看。

德国黑森森林中学校长和老师访华团
今年1月底在巴特洪堡(Bad Homburg)圆满落幕的德国中部2025年春晚中,协会作为协办单位也积极参与其中。顾裕华女士作为总策划之一统筹全局;苏鸿雁会长负责外联和宣传;李东兴博士担任技术总监;会员宋尚剑和李荔也分别参与接待和演出工作,为晚会的成功举办立下了汗马功劳。晚会得到了各方嘉宾,参与者,观众以及德中媒体的高度评价。
德国中部2025年春晚
今年2月中旬,协会有幸搭上中德教育研究院的快车,和兄弟协会一起举办了“中德文化艺术交流研讨会”,上乌瑟尔(Oberursel)市长和法兰克福总领馆唐利文领事出席活动并讲话。
今年4月底,在卢建波理事的牵线搭桥下,协会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王建东先生访问德国,在德国举办了几场中医公益讲座,非常受欢迎!
今年协会还将计划组织河南和云南两个夏令营活动,目前报名工作已经结束,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在有序地进行。十月份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协会计划邀请国内剪纸专家到德国来举办展览。
本次年会上协会特聘全德中文学校联合总会副会长,纽伦堡中文学校校长李立先生担任青少年文化交流专家。李校长是江苏、浙江、湖南和河北省侨联的海外委员,多年来做了大量中德交流工作。他的加入将会对协会未来中德青少年交流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特聘李立先生担任青少年文化交流专家
协会还表彰了丁小燕会员和卢建波理事对协会不计报酬的奉献和付出。在协会的组织建设方面,理事会任命李东兴博士担任理事会助理,丁小燕会员担任办公室主任。
会议后大家共进午餐并愉快地交谈,最后年会活动在大家依依不舍的告别声中结束。这一天正好赶上母亲节,会后部分会员还参加了散步活动,领略奥登森林地区的自然风光。
报道: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
照片:来自多位摄影师,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2025年3月20日,在这个昼夜共长的春分时节,人间向暖,万物逢春。灿烂的阳光映照在德国小镇Rosbach图书馆小楼上,一场别具一格的中国画小型画展在这里拉开帷幕。50多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五位长期生活在德国的华人女性中国画爱好者精彩作品的亮相。
她们是活跃在法兰克福周边的华人姐妹,其中顾裕华,刘雅梅两位也是德国京剧协会的创始会员,她们长年致力于京剧在海外,特别是在德国的文化传播,活跃在莱茵美茵甚至整个德国的京剧舞台上。叶保和,康可燕,徐国勤也都在各自岗位上做着推广中华文化的事情。退休后她们不甘寂寞,通过网络听绘画课,经过几年练手,每个人都在绘画领域有了不同程度的跃升。

国画爱好者(从左至右):叶保和,刘雅梅,顾裕华,徐国勤,康可燕
画展在德国京剧协会董亚平老师的二胡“迎春”精彩演奏中拉开序幕。

德国京剧协会董亚平老师
开幕式上,Rosbach市长Maar先生和图书馆负责人Ullrich 女士分别致欢迎辞。他们高度评价本次活动,认为这是促进文化融合,提升本地知名度的重要举措。

Rosbach市长Maar先生致辞

Rosbach图书馆负责人Ullrich 女士致辞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Rosbach市政府部门主管 Stock女士, 以及图书馆主管Böhnke女士。
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苏鸿雁会长介绍了中国画的特点和分类以及与西洋绘画的主要区别。

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苏鸿雁会长
接下来由活动组织者介绍了每位绘画者生平以及作品创作背景。

画展作品介绍
艺术家们分享了各自的创作心得,与观众热烈交流。现场德国观众居多,没想到有这么多艺术爱好者不约而同前来,看来真是艺术无国界。能把自己的作品与众人分享,不经意间还把中国画介绍给了德国观众,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和自豪的事!
本次展览由于场地限制,根据画幅大小,每人只能展出两到四幅作品,主要是写意山水和花鸟画。每人的画作都个性鲜明,各有千秋。除了中国画以外,徐国勤老师的麦秸贴画也独树一帜,给德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观众们聚精会神地听讲解
组织方还为大家准备了饮料、蛋糕和小吃,大家相互交流感受和心得,把图书馆一个个不同小角落变成小小的文化沙龙,气氛温馨又让人感动,整场活动得到所有参与者的交口称赞。
此次画展不仅展现了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也让大家对自己的业余爱好增强了信心,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不小心还为春分这一象征平衡与新生的日子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艺术色彩。开幕式在夕阳的余晖中、在大家恋恋不舍的告别声中圆满落幕。

画展海报
错过开幕式热闹的朋友也不用担心,展览将一直持续到六月底,欢迎感兴趣者前来观赏。时间,地点见海报。
(文:苏畅,图:李东兴)
“中华文化欧洲行”活动从2024年7月22日起,历时十天的,行程几千公里,历经四国五城,于2024年7月31日顺利结束。

“中华文化欧洲行”活动由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主办,旨在借助传统中国文化元素,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亲近并弘扬中华文化,积极乐观健康地过好每一天。
本次活动在德国海德堡举办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小分队然后出发,途径德国慕尼黑,奥地利维也纳,瑞士苏黎世及法国巴黎。每到一处,他们结合当地的中国文化开放日等活动,展示了包括绘画、书法、中医、武术等内容。
有关本次活动的详细情况请参见下列报道。


2024年7月22日 德国海德堡(详细报道)
2024年7月28日上午,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在魏特施塔特(Weiterstadt)的Asienpalast举办了一个小型诗词及对联创作报告会。
讲座由李美英女士主讲。李老师是德语专业毕业,曾长期从事中德文化贸易工作,致力于中德文化交流及发展。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北京楹联协会会员。
这次她利用来德国休假的机会给德国诗词爱好者分享了唐代著名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等耳熟能详的名篇名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以及征集下联的各种对句,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了对仗和平仄的规律。

参加活动的诗词及对联爱好者来自达姆施塔特及其周边城市。大家听了李老师的报告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了学习和创作诗词及对联的经验。
有的朋友出于好奇,想试试ChatGPT是否可以代替人类写诗,这样就可以节省好多时间。ChatGPT确实写得很快,几秒钟就能蹦出一首诗,但是总体效果有点差强人意。虽然词藻华丽,但还是代替不了人的真情实感,这也验证了真正的好诗还是要发乎于心,动之于情。靠智能机器人是写不出感动人心的好诗的。
报告会后,部分参加者留下一起聚餐,边吃边聊,继续谈论报告会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2024年7月22日 , 来自德国、法国等不同国家的中外嘉宾近80人齐聚海德堡中德科教园,共同见证“中华文化欧洲行”活动启动仪式。
“中华文化欧洲行”活动由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主办,旨在借助传统中国文化元素,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亲近并弘扬中华文化,积极乐观健康地过好每一天。
请点击此处观看“中华文化欧洲行”活动启动仪式视频。非常感谢自媒体“德国之声”现场拍摄及后期制作!








简介
Einleitung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交流,使中外友好朋友更好地了解和接触华夏文化与中医艺术。
Diese Veranstaltung soll es chinesischen und ausländischen Freunden ermöglichen, die chinesische Kultur und die Kunst der traditionellen chinesischen Medizin durch Austausch besser zu verstehen und mit ihnen in Kontakt zu kommen.
届时将有中医互动,书法,国画,京剧,古筝,剪纸等展示。欢迎您莅临现场!
Es wird Interaktionen mit traditioneller chinesischer Medizin, Kalligraphie, chinesische Malerei, Peking-Oper, Guzheng, Scherenschnitt und andere Vorführungen geben. Sie sind herzlich willkommen!
活动安排及报名
Programm und Anmeldung
请点击此处或者扫描二维码。报名截止日期为2024年7月16日。
Bitte hier klicken oder den QR Code scannen. Anmeldeschluss ist 2024-07-16.



2024年6月16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疫情之后,德国人学汉语的人数在逐年减少,免签政策无疑刺激了国外游客去中国旅游,但整体水平还尚未恢复到疫情前。在当前国际环境对中德文化交流不甚有利的今天,如何开展民间外交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一群在德国生活多年的、有着赤子之心的侨胞,在各自的领域,长期积极推动中德文化、教育、科技和中医传播的人走到了一起,愿意共同在文化传播的道路上并肩耕耘,做力所能及的事,广结善缘,为促进中德文化教育交流及民间友好,尽自己微薄之力。

2024年6月15日,雨过天晴,蓝天白云。大家从法兰克福、海德堡及奥芬瑙等不同地方,来到奥登森林的门户小城,共同商讨并成立“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参加会议的有:法兰克福参事会会长、法兰克福市长颁发的特殊贡献奖获得者顾裕华女士;中德科技园副总裁兼商务总经理、中德总商会副秘书长刘俐女士;华达中文学校创始人之一,刚刚从任职近十年的全德中文学校联合总会秘书长卸任的苏鸿雁女士;中欧创新创业协会副会长,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理事杨凌博士;非遗正骨传人,国家一级武术教练员,内家拳及医道体系传承人卢建波先生;内卡河畔华文学堂创始人之一丁小燕校长;华护协会宋尚剑会长等参加了成立大会,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出首届三位理事:会长苏鸿雁,副会长杨凌,财务理事卢建波。目前,协会规划中的工作由以下版块和负责人组成:书法、国画部分由顾裕华和苏鸿雁负责;教育和科技创新板块由杨凌和丁小燕负责;中医文化和大健康部分由刘俐和卢建波负责;活动后勤工作由宋尚剑负责。
本协会的宗旨是促进中德两国广义文化及教育合作与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我们将通过组织和实施德中两国之间多维度、多方面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以及组织德中两国中小学,大学,机构,组织和协会之间的交流活动等形式,来实现协会宗旨。
讲好中国故事,故事的背后是思想,是“道”,要把“道”贯穿于故事之中。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道”,也是中国改革发展之“道”。让更多的德国人通过近距离认识中国文化,进而喜欢上中国文化是我们的使命。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将会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凡是对两国文化交流有利的事情,我们就去积极宣传和践行,大家怀揣公益的初心,积极奉献,不求回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希望通过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更坚实地树立起中国人正面形象。
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将充分发挥每一位会员的特长,开拓思维,探索德中文化教育交流的新途径、新方法,联合兄弟协会,广集贤才,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着力促进民心相通,搭建起德中长期友好的桥梁,为德中友好贡献力量。